中国三峡的悬棺

中国三峡的悬棺。

三峡悬棺,又称 "悬棺"(Xuán Guān),是在三峡地区附近发现的一种迷人的文化现象。这种独特的墓葬习俗也有不同的名称,如 "船棺"(chuán guān或船棺)和 "岩棺"(yán guān或悬棺),反映了该地区多样的地理环境。可发现悬棺的著名地点包括瞿塘峡的棺木峡和风箱峡大宁河沿岸的巴乌峡、滴翠峡,大宁河上游巫溪县的荆竹坝,以及西陵峡的兵书宝剑峡。

悬棺习俗是该地区古老民族巴人的独特习俗。古代悬棺习俗有几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悬棺是为了保佑子孙后代富贵吉祥,象征性地称为 "高棺",类似于对高官的称呼。另一种解释是,它旨在保护死者的遗体免受人类和动物的侵扰。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孝道,作为纯阳人的后代,将棺材放置在高处是对父母最大的尊重,体现了最高形式的孝道。

仔细观察,三峡地区的悬棺可分为两大类。首先,有些悬棺被放置在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天然洞穴中,通常有几十米高。其次,还有一些棺木被放置在陡峭的悬崖峭壁上的人工洞穴或壁龛中。1979 年,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林翔在京珠坝地区的岩壁上发掘出一具悬棺。这具悬棺估计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属于古代巴国,由楠木制成,这种材料以纹理细腻、防水、耐腐而闻名。棺木长 2.1 米,工艺精湛,棺盖形似新月,设计精确,环环相扣,没有使用钉子。

悬棺的葬地是在长江边的峭壁上精心挑选的,其特点是阳光直射时间短(每天约两小时)、坡度约 20 度、积水少、通风好、防雨。这些地点僻静,人为干扰极少,有助于棺木历经数百年保存完好。

耐人寻味的是,在京珠坝地区挖掘出的一口悬棺中,有一具男孩和一具女孩的遗骸,男孩约十三四岁,女孩十五六岁。女孩的后脑勺有钝器击打的痕迹,表明她是被暴力致死的。据此推断,男孩是地位显赫的贵族子弟,而女孩则是陪葬品。随葬品包括铜带钩和铜手镯,棺椁现陈列在大宁河小三峡琵琶岛上的巫山县文物陈列馆。

至于将棺材放置在高处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理论。一种说法是开辟了一条运送棺材的临时通道,但后来被破坏了。另一种说法认为,棺材是在水位上升时运送的,这样可以利用水位上升带来的便利。最后一种说法是使用木制绞盘、绳索、定向滑轮和类似工具将棺木吊到指定位置。

三峡地区的悬棺是古代墓葬习俗的见证,反映了该地区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精湛的工艺、这种习俗背后的象征意义以及安置过程中极具挑战性的后勤工作,都让人们对这些神秘的墓葬遗址情有独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