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 - 门票、开放时间、亮点和小贴士
天坛原名 "天地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雨、祈求五谷丰登的场所。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嘉靖九年(1530 年)改称天坛。寺庙建筑群由两组围墙围合,分为内庙和外庙。
主要古建筑位于内庙内。一道东西向的围墙将内庙分为南北两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门相通。内庙由三组主要建筑组成:圆丘祭坛、御天穹和祈福堂。祈年殿位于内庙的北部,圆丘祭坛位于南部,御天穹位于西部。这些部分由长 360 米、宽 28 米、高 2.5 米的丹碧桥连接。内殿周围有东门、北门、西门、广利门、赵衡门和太原门。天坛公园的外庙是一片林区,树木繁茂。外庙西南有神乐署,是祭祀乐舞的地方,俗称天坛道观。
天坛的建筑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圆丘坛、祈年殿和御天穹等主要建筑是圆形的,而祈年殿和圆丘坛的四周墙壁则是方形的,象征着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两组庙墙也是北圆南方,进一步体现了这一宇宙观。建筑设计采用了奇数,如九,这被认为是天数。主建筑的屋顶覆盖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琉璃瓦,增强了祭祀活动的神圣和庄严气氛。
目录
基本信息
网站 | http://www.tiantanpark.com |
预计参观时间 | 约 3 小时 |
票价 | 公园门票 成人 15 元人民币(约合 2 美元,4 月 1 日起生效站 至 10 月 31 日站) 10 元人民币(约合 1.5 美元,自 11 月 1 日起站 至 3 月 31 日站) 1.2 米以下儿童:免费 景点 祈年殿、回音壁、圆丘坛:全年 20 元 组合式 入场券 (包括门票和所有景点): 成人 34 元人民币(约合 5 美元,4 月 1 日起生效站 至 10 月 31 日站) 28 元人民币(约合 4 美元,自 11 月 1 日起站 至 3 月 31 日站) 1.2 米以下儿童:免费 |
开放时间 | 公园 06.00 - 22.00(4 月 1 日站 - 10 月 31 日站);最后入场时间:21.00 06.30 - 22.00(11月1日站 - 3 月 31 日站);最后入场时间:21.00 景点 08.00 - 18.00(4 月 1 日站 - 10 月 31 日站);最后一次进入:17.30 08.00 - 17.00(11 月 1 日站 - 3 月 31 日站);最后进入:16.30 景点周一关闭 |
地点和交通
天坛位于北京市中心南侧但也不是很远。它有四个大门,乘坐公共汽车、地铁和出租车都很方便。
去东门
- 公交车:乘坐 116、128、39、41、43 或 6 路,在法华寺下车,步行至东门。
- 乘坐地铁:乘坐地铁 5 号线,在天坛东门站下车(天坛东门)
去南门
- 公交车:乘坐 336 路、53 路、62 路、958 路、122 路或 141 路,在南门站下车(天坛南门)
去西门
- 公交车:乘坐 120、141、20、2、36 或 53 路,在西门站下车(天坛西门)
- 地铁乘坐地铁 8 号线,在天桥站下车,步行至西门。
去北门
- 公交车:乘坐 106、110、34、35、36 路,在北门站下车(天坛北门)
天坛的亮点
祈求丰收祭坛群(七谷祭坛)
祈福堂(祁南店)
祈福堂(祁南店) 是天坛建筑群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它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 年),最初名为 "大祀殿",呈长方形,用于祭祀天地。嘉靖皇帝在位期间(1545 年),将其重新设计为三层圆形建筑。最初的屋顶覆盖着蓝、黄、绿三种颜色的琉璃瓦,象征着天、地和万物。乾隆皇帝在位期间(1751 年),这些琉璃瓦被换成了统一的蓝色瓦片和金顶,大殿也因此更名为祈年殿。该殿专门用于皇帝在农历正月祈求五谷丰登。
祈年殿高 38.2 米,直径 24.2 米。内部设计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宇宙观的理解。内部空间被划分为四季、十二个月、中国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和二十八宿,体现了古代和谐宇宙的概念。
钦安门
齐年门位于祈年殿南侧,是通往齐古祭坛的正门。它也建于 1420 年,最初被称为大祭门,后更名为大殿门。1751 年,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它获得了现在的名称,即启年门。这座大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坡屋顶"(武殿顶)设计,有五个檐口。中间三榀是大门本身,其余两榀是装饰性的。
中门专供天帝使用,象征着最高权力,皇帝从左门(东门)进入,官员则使用右门(西门)。这种严格的安排突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天坛的礼仪意义。
黄前厅
黄谦殿建于 1420 年,位于启古坛北墙外。它是存放祭祀仪式中使用的神牌的地方。大殿通过三扇琉璃门与祭坛相连,屋顶覆盖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琉璃瓦。大厅矗立在一个高台上,台上有石栏杆,大厅前方是一个月台,可通过正面和两侧的楼梯进入,每个楼梯有八个台阶。
黄潜堂院内西侧是古溪门。屋檐下悬挂着明朝嘉靖皇帝亲笔题写的殿名匾额。这座殿堂的存在凸显了祭祀仪式的精心策划,以及对妥善存放和处理圣物的重视。
天穹建筑群
皇穹宇
帝国天穹 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 年)。它原名 "大神殿"(Taishendian),是圆丘祭坛天仓的正殿,用于存放祭天仪式中使用的牌位。1538 年,它更名为御天穹。现在的建筑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 年)重建的,是一座双檐圆形建筑,高 19.5 米,直径 15.6 米。
御天穹是一座由木制拱门组成的建筑杰作,展现了一丝不苟的精湛工艺。屋顶覆盖着蓝色的琉璃瓦,顶端有一个象征天堂的金色球体。内部天花板以金色和绿色为主色调,以大型金龙图案为中心,设计出错综复杂的沉箱图案,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顶峰。
回音壁
回音壁 环绕着御天穹。它高 3.72 米,厚 0.9 米,直径 65.2 米,围合面积 3336 平方米。城墙由砖块砌成,严丝合缝,顶部饰以蓝色琉璃瓦。墙壁的弧度精确规整,表面光滑,具有独特的声学效果。
当有人在墙壁附近说话或拍手时,他们的声音会沿着弯曲的表面传播,并在另一端清晰可闻。这种现象是由于墙壁能够有效反射声波,从而创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听觉体验,令游客着迷。
三块回音石
御天穹前有一条小路,小路上的第三块石板被称为 "三回音石"。站在这块特殊的石头上拍手一次,会产生三个不同的回声。这种非凡的听觉效果是由于这块石头被精确地放置在圆形回音壁的中心。拍手发出的声波被东西配殿和回音壁本身反射回来,全部汇聚到中心点。从这些反射面到中心点的不同距离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回声。
圆丘祭坛群
圆丘祭坛(黄秋潭)
圆丘祭坛祭天台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 年),是一个三层的圆形平台,每年冬至在此举行 "大祭天 "仪式。最初,祭天台是用象征天的蓝釉砖砌成的。清乾隆十四年(1749 年),祭坛进行了扩建,蓝釉砖被白色大理石栏杆和艾叶青石台面取代。
圆丘祭坛的设计融入了数字 "九 "及其倍数,反映了中国古代 "九层天 "的概念。通往祭坛的台阶以及每层的石块和栏杆都以九或九的倍数排列。数字 "九 "的反复使用强调了天在中国宇宙观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天心石
天心石位于圆丘祭坛顶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的石头,周围环绕着九个同心环的石板。第一环由九块石头组成,第二环由十八块石头组成,以此类推,每环增加九块石头,直到第九环,共有八十一块石头。这种排列方式象征着 "九层天"。
站在天心石上说话,会产生一种嘹亮而有力的声音。这种声音现象是由于祭坛的圆形布置和特殊设计,它放大了站在中心的人的声音,象征着他们与天直接沟通。
望灯
望夫灯位于圆丘祭坛的西南侧,是一个高 2.15 米、直径 1.4 米的圆柱形竹制大灯。灯笼安装在一根原高九丈(约 28.8 米)的高木杆上,顶端有一个滑轮系统,用于升降灯笼。灯杆由石基固定,并由三根大木支撑,以确保稳定性。
望夫灯在大祭天仪式的黎明前使用,象征着大祭天仪式的庄严和神圣。明清时期,这种灯笼最初有三盏。然而,1914 年,在袁世凯主持的一次祭天仪式上,两根灯柱被砍断,如今只剩下一根。
斋宫建筑群
斋宫
斋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占地近 4 万平方米。斋宫是皇帝祭祀斋戒的居所,其中包括几项严格的禁忌:不吃肉、不喝酒、不听音乐、不在内室睡觉、不讨论法律事务、不处理疾病和丧葬事宜。这些做法确保了皇帝在祭祀仪式前的纯洁和真诚。
斋宫的布局经过精心设计,环境庄重而宁静。斋宫由双层宫墙和两条护城河环绕,环境清幽,令人肃然起敬。建筑群包括无梁殿、寝殿、铜人阁、钟楼以及其他用于祭祀、居住和服务的建筑。
无梁殿(五粮店)
无梁殿是斋宫的主殿,也建于 1420 年。无梁殿因其独特的建筑结构而得名,它用砖拱代替了传统的梁柱支撑结构。大殿是皇帝进出斋宫时举行各种仪式的地方。殿内恢复了清代原貌,有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 "谨遵天命 "横匾。殿内的屏风和宝座均为原物,增加了斋宫的历史价值。
铜人亭(铜仁亭)
铜人亭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建筑,由四根石柱支撑,顶部是砖砌的屋顶。它高 5.5 米,宽 2 米。在皇帝斋戒期间,里面会放置一个高约 1.5 英尺的铜人,手持一块刻有 "斋戒 "字样的牌匾。这可以时刻提醒皇帝保持礼仪的纯洁和专注。
钟楼
钟楼建于乾隆八年(1743 年)。钟楼采用双檐歇山顶,这是重要建筑常用的建筑风格。塔内悬挂着永乐年间铸造的大和钟。大钟以其纯净嘹亮的声音而闻名。在祭天仪式之前,皇帝离开斋宫时会敲响大钟。钟声一直持续到皇帝到达祭坛,象征着神圣仪式的开始。
神月湖建筑群
神乐管理(神乐书)
神乐观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原名神乐观。该建筑群是明清两代公认的最高礼乐机构。最初的建筑群规模宏大,风景如画,有各种殿堂和风景名胜,包括茶馆和药房,因此又被称为 "天坛道观"。清乾隆八年(1743 年),更名为神乐署。乾隆十九年(1754 年),神乐署正式更名为神乐府。建筑群包括宁熙殿、仙游殿、昭仪殿、慕仪殿、伶伦殿和袍服库等重要建筑。
宁溪厅
宁溪堂是神乐署的正堂。这座古老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 600 平方米,最初用于排练和演奏明清时期的祭祀乐曲。大殿有六个厢房,东西两侧都有通道。如今,这里是中和少乐陈列馆,展示古代祭祀乐舞表演。馆内还展示了各种传统乐器,如编钟和编磬,让人们生动地了解中国古代的音乐遗产。
仙游厅
仙游殿位于宁溪堂西侧,原供奉道教神仙玄武大帝。明朝时,祭祀音乐主要由道士管理。但在清朝乾隆年间,道士被驱逐,神乐观改组为神乐署,后来又改组为神乐管理局。在这次改组中,仙游殿被废弃。如今,它被重新用作中国古代音乐人物纪念馆,以纪念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辅助架构
长走廊
长廊位于祈年殿(启谷坛)东侧,是天坛的一大特色。长廊呈 "L "形,连接启谷坛东侧砖门、神厨院和屠夫亭。明清时期,它是运送祭品的通道。古代祭祀要求屠宰场距离祭坛 200 步,以确保祭品不受雨雪或灰尘的污染。长廊长 350 米,宽 5 米,由 72 个相连的房间组成,因此被称为 "七十二连房"。它的特点是正面开窗,背面是实墙,屋檐连续,屋脊统一。
丹碧桥
丹碧桥是天坛建筑群内的另一处著名景观。它全长 360 米,连接着圆丘坛(圜丘坛)和祈年殿(启谷坛)。这座古老的高架桥高出地面 4 米,被认为是北京最古老的立交桥。桥面宽 30 米,中央有一条被称为 "神道 "的石板路,专供神灵使用。东侧是砖砌的 "御道",专供皇帝使用,西侧称为 "御道",供王公大臣随行。桥的设计反映了祭祀仪式的等级性质,不同的道路强化了社会秩序。
丹碧桥由北向南倾斜,当人们向北走时,会产生一种向天堂攀登的感觉。这种逐渐上升的感觉增加了人们的精神体验,象征着接近天界。桥的中心位置和海拔高度使其成为寺庙建筑群中的一个焦点,突出了其在祭祀之旅中的重要意义。
关于天坛的日志
从评论中总结出的有用提示
享受照明:每逢周五、周六和重大节假日的傍晚,祈年殿景观都会亮灯。许多人聚集在这里,拍摄灯火辉煌的寺庙美景。
下午 4 点前抵达:建议您在下午 4:00 之前到达秦安店,这样您可以同时体验白天和夜晚的景色。夜幕降临后,灯火通明的秦安店着实令人惊叹。
购买联票:请务必购买联票,因为进入启年殿、皇穹宇、圆丘坛和回音壁需要购买联票。
选择正确的入口:东门和西门附近的地铁站比北门附近的地铁站更方便,后者需要步行较长时间。南门是主要入口,但往往要排很长的队,而且有很多旅游团。可考虑从东门进入,以避开拥挤的人群。
租用音频导游:建议花费 10 元人民币租用语音导游,因为它可以在您游览时提供翔实的解说,从而增强您的体验。
欣赏野生动物:如果从南门进入,从回音壁出来,沿着斋宫方向的小路向北走。在这条小路上的松树林中,您会发现很多松鼠,尤其是在秋天,它们会出来觅食。您可以带一些核桃或松子去喂松鼠,这将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天坛趣闻
谁建造了天堂的圣殿?
天坛位于何处?
天堂寺有多古老?
为什么要建造天坛
今天的天坛是用来做什么的
天坛的建筑风格
天坛是如何建造的
天坛的结构象征
在天坛祈祷的目的是什么
天坛与故宫的区别
他们如何在天坛祭祀
天坛附近的景点
北京自然博物馆--时空之旅
虹桥明珠广场--充满活力的购物区
陶然亭公园--历史悠久的亭台楼阁和桥梁
北京其他皇家景点
圆明园 - 昔日宫殿遗址
故宫--前皇帝的居所
颐和园--皇家胜地
北海公园--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公园之一
景山公园--俯瞰故宫的最佳地点
北京的其他祭祀场所
地坛
太阳神殿